“当欧美家庭仍在使用传统机械门锁时,中国智能门锁已通过人脸识别与手机远程控制,悄然完成了数千万家庭的‘数字入户’。”
在2025年广州建博会现场,一家并不常出现在C端视野的智能锁平台型制造商——广东曼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沉淀二十载的系统能力、全球交付体系与对品牌方深度理解的能力,以“可信交付平台”的形象集中亮相,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与其说这是一次企业展示,不如说是一次对当前智能门锁出海趋势、平台型制造逻辑与生态协同价值的集中释义。
从“制造”走向“智造”
中国智能门锁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
当前,全球智能门锁市场规模已突破120亿美元。在看似品牌林立的背后,真正决定国际竞争力的,不只是产品功能,而是对本地化法规、锁体结构、系统协议、售后服务等复杂因素的快速响应能力。
曼申选择了另一条不依赖低价、不打“快手战”的路线。
其创始团队自2004年起即扎根智能门锁领域,早在2017年就搭建了“中国智能锁共享产业平台(CSLP)”,通过持续构建标准化架构与模块化平台,已形成覆盖全球92%锁型、适配多国法规、多语言系统的全系列、全维度产品矩阵。
它不是用价格做杀手锏,而是通过“把复杂变成标准化”的方式,成为品牌方背后最稳的支撑。
什么是“可信交付”?
曼申的答案是:确定性
此次展会上,“可信交付”首次作为曼申主视觉出现,这背后是一整套工程逻辑的升级。
❶ 产品适配周期从行业平均45天压缩至最快10天,得益于其500+模具与方案数据中心,以及高度模块化结构体系;
❷ 整锁认证时间缩短60%以上,源于其“认证模块化路径”,可将UL/CE等国际认证进行组件级预认证、标准拆分;
而这一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工程能力、数据体系、研发协同共同完成的系统建设成果。
“可信交付”四个字,背后是曼申作为平台型制造商对客户“交期可控、风险可控、适配可控、落地可控”的价值承诺。
满足2000万家庭
是如何做到的?
曼申的客户覆盖东南亚、中东、拉美、北美等市场,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累计服务终端家庭超过千万个。
这不仅依赖其制造体系,更取决于“理解客户”的能力:
❶ 如何因地制宜输出多标准要求、多锁体结构、多支付系统适配?
❷ 如何满足品牌方对ID视觉差异化、软件协同、云平台兼容的高度定制要求?
❸ 如何在全球地缘波动下实现本地安装、售后、认证、进出口的稳态交付?
曼申的回答是:多地驻点 + 深度交付体系 + 合作式技术开发。
这使得它不仅是一个“供货商”,更像是品牌方在全球化路径上不可或缺的“执行臂膀”。
曼申服务120+国际品牌背后的“隐藏能力”
与120多个国际品牌的合作,很多是长达5年以上的深度定制开发关系。这其中包括了:
❶ 从工业设计到锁体结构,从主板方案到配套App,再到云端平台接入的整链支持;
❷ 对每一位品牌客户进行“全案式定制”,协同研发 + 项目制管理 + 本地化适配+营销设计支持;
❸ 不止交付锁,更交付“一个产品+一个解决方案+一个落地逻辑”;
这种能力无法一蹴而就。它需要在数十个国家、数百个项目中反复试炼后的标准抽象,以及对客户行业与使用者真实场景的深入理解。
一次“四奖加冕”
为平台型工厂正名
在2025年第九届葵花奖暨AI门控创新峰会上,曼申获得:
❶ 产品科技创新金奖
❷ 产品工业设计金奖
❸ 环球品质金奖
❹ 出海最具影响力OEM/ODM解决方案商
这是该奖项首次将四项核心大奖集中授予一家长期以平台定位出现的ODM/OEM企业。
这不仅是对产品、交付、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可信交付”理念走向行业主流的集体确认。
出海的下半场
平台型制造商正在接棒
当“快做、快上、低价、铺渠道”不再是全球化成功路径,越来越多品牌开始寻找真正能共建方案、理解场景、协同落地的制造合作伙伴。
而像曼申这样有20年产业基础、全流程交付能力、多节点布局、同时能保持低调稳健的平台型制造商,正逐步成为这场智能门锁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基础设施”。
“可信交付”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口号,它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赢得全球信任的关键通行证。